水果批发|水果配送|水果配送公司|水果配送中心|水果批发价格

水果资讯

当前位置:水果配送首页 > 水果资讯

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示:多方面风险全解析

2025-09-15
429
  一、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风险
  冬季气温低,通常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,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会有所降低。然而,人们可能因此“放松警惕”,比如将本应冷藏的食品置于常温环境。而且北方有暖气,厨房、杂物间等食物储存处温度并不低。
  部分“耐冻”细菌如李斯特菌,会潜藏在冰箱里,污染冰淇淋、生食果蔬、肉及肉制品、冷熟食等,从而导致人发病。一些冷食类食品也可能因原料污染、交叉污染、储存不当等,易受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。
  建 议
  1. 做饭时,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,不仅食物不能相互接触,所用砧板、刀具、器皿也应分开。
  2. 生的食物要彻底煮熟,特别是肉、禽、蛋和海产品。
  3. 冷冻食物不宜在室温下化冻,最好用微波炉解冻、冰箱冷藏室解冻或清洁流动水解冻。一次制作量不宜过大,以24小时内吃(售)完为宜,最长不超48小时,做好的成品要及时冷藏保存。
  4.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,不饮用不干净的水或未经煮沸的自来水。
  5. 建议到资质合格的正规商场、超市或市场选购食材。
  二、自制药酒风险
  寒冬时节,很多人喜欢买中药材泡酒养生进补,但中药材种类繁多,难以辨别。像草乌、附子、川乌、雪上一支蒿等中草药含有二萜类生物碱,使用不当极易导致中毒。曾有媒体报道,某地宴席上,主人拿出自配药酒招待客人,多人用餐后出现强烈不适症状,紧急送医抢救。
  食用自制药酒时的注意事项
  1. 不建议食用含乌头碱类药物,草乌、附子、川乌、雪上一支蒿等中药用普通炖煮、浸泡等加工方法难以破坏其毒性。
  2. 不应随意相信秘方、偏方,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,盲目按秘方、偏方泡制药酒食用。
  3. 不购买、不饮用无标签标识、浸泡中药材成分不清、来历不明的泡制酒。
  4. 药酒也是酒!在服用抗生素期间,特别是头孢类、甲硝唑类、替硝唑、沙星类,还有左氧氟、呋喃唑酮时,绝对不能喝酒!服药期间务必严格遵照医嘱。
  三、霉变水果风险
  一般来说,水果“烂”的原因有:磕碰导致的机械性损伤、低温引起的冻伤以及微生物侵染造成的霉变腐烂。尤其是水果因磕碰、摔坏等出现机械性损伤后,其丰富营养物质暴露在环境中,为致病微生物(特别是真菌)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。
  以局部腐烂的苹果为例,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显示,霉变苹果其他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是霉变部分的10% - 50%,所以即便外表看似正常的果肉其实已含大量有害物质。由于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可扩散到果实其他正常部位,因此去除霉变部位再食用也未必安全。展青霉素中毒会损害神经、呼吸和泌尿等系统,使人神经麻痹、肺水肿、肾功能衰竭,并有致癌性。
  因此,建议日常买水果按需购买,多吃新鲜水果。若发现水果变质、发霉,即便没腐烂部分也不建议食用。
  四、隐形盐风险
  盐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和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,但食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、脑中风等疾病发生风险。家庭烹饪虽可通过限盐勺等措施降低盐使用和摄入量,但仍有一些“隐形盐”需关注。
  “隐形盐”指酱油、酱类、咸菜以及高盐食品等中看不见的盐。一些食品食用量少,却占成年人全天钠摄入量的1/3。如10ml酱油(1.6 - 1.7g盐),10g豆瓣酱(1.5g盐),一小袋15g榨菜、酱大头菜、冬菜(约1.6g盐),20g一块的腐乳(1.5g盐)。
  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鸡精、味精、蚝油等调味料含钠量较高,需特别注意。一些加工食品虽吃起来咸味不明显,但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食盐,如挂面、面包、饼干等;某些腌制食品、盐渍食品以及加工肉制品等预包装食品往往属于高盐(钠)食品。为控制食盐摄入量,最好少买高盐(钠)食品,少吃腌制食品。
 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核心推荐
 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,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。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,烹调油25~30g。

  实践应用
  (一)培养清淡口味,逐渐做到量化用盐用油
  在家烹饪时推荐使用定量盐勺,每餐按量放入菜肴,尤其要重点培养儿童的清淡饮食习惯。
  (二)如何做到食盐减量
  1. 选用新鲜食材,巧用替代方法。烹调时应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,减少食盐等调味品使用。还可通过不同味道调节减少对咸味依赖,如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,使用花椒、八角、辣椒、葱、姜、蒜等天然调味料调味。
  2. 合理运用烹调方法。烹制菜肴可在快出锅或关火后再加盐,在保持同样咸度下减少食盐用量。
  3. 做好总量控制。在家烹饪用盐量不应单纯按每人每天5g计算,要考虑成人、孩子差异,以及日常零食、即食食品、黄酱、酱油等的食盐含量,还有在外就餐情况。
  4. 注意隐性盐(钠)问题,少吃高盐(钠)食品。鸡精、味精、蚝油等调味料含钠量较高,某些预包装食品往往属于高盐(钠)食品。为控制食盐摄入量,最好少买高盐(钠)食品,少吃腌制食品。
  参考链接:

  1. 自制药酒,当心乌头碱中毒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IUicSlquIRUza7-Jyy-tA

  2.关于自制药酒的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dGwp7R9l_0tOjl8f-yJbSg

  3.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:关于冬季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提示https://cfsa.net.cn/fxjl/zsyd/2023/9978.shtml

  4.烂苹果的风险——展青霉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vVxFJw_l4qUgeRVr9FVYg

  5.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一图读懂 https://www.cnsoc.org/skillsnews/442220200.html
  稿件来源:营养食品所
本文网址:https://shicaipeisong.net/ShuiGuoZiXun/2025_4237.htm
下一篇:$NextArticle